民风民俗体会宁波年俗里的色香味
浏览量:677 回帖数:8
1楼
奉化:新年龙灯游万家
讲述者:应长裕
龙舞,在我们奉化民间叫做盘龙灯,春节期间流行。奉化的龙灯以布龙为主,也有纺绸龙、纱布龙。夜间盘游的龙灯,在龙节上装有灯笼罩 (又叫龙眼),里面点上蜡烛。龙灯舞动起来,交关壮观。
“新年到,龙灯锣鼓敲打敲”,这是流传在奉化的一句俗语,新年盘龙灯,从明代至今,就是奉化民间的一大传统习俗。 “新年见着龙,八十老翁耳不聋。年年见龙灯,九十婆婆还能穿针孔……”古老的民谣,说明在奉化,舞龙不仅是一种民间艺术欣赏,还包含着对龙的信仰和对新年的祈福。
奉化布龙有哪几种颜色呢?一般是青龙、黄龙和青黄相间的龙,因为民间有 “青龙盘水缸,黄龙盘谷仓”的说法,因此,青黄相间颜色的布龙又被老百姓称作丰收龙,据说这种丰收龙是民国辰光才出现的,也比喻庄稼叶青果黄。
老底子新年盘龙灯有各种盘法和规矩,大概有入村、盘旧院住房、盘新屋、上渔船等几种。如盘新屋时,龙头总是以 “快游龙”式在锣鼓、长号声中跃入新屋门口,先盘屋柱,再盘灶间门、卧室门……主人家则会拿出一盘盘的水果、烟糖、糕点,招呼龙灯班坐下来吃。
新年正月,渔船都停泊在港口、埠头里,渔民最希望龙灯上去,认为这是吉祥事。当龙灯班敲着锣鼓、吹着长号走到海滩边时,就会有渔船主、船老大迎上前去。这时要放6个顿地炮仗,取落水顺利、鱼多顿地的意思。然后船户会搭起跳板,让龙灯上船。龙灯上船后先绕着桅杆盘旋,随后龙头的引舞龙灯沿着渔船两边的玉勒盘游一番,接着是船头,让龙头在船眼上左旋右盘,之后,到船尾后舵……游到各处都有不同的舞龙套路,这可是一点都错不得的。
“新年龙灯游万家”,岁时龙俗在奉化十分盛行也很独特,有人将奉化称为 “龙乡”,并不为过。
奉化:新年龙灯游万家
讲述者:应长裕
龙舞,在我们奉化民间叫做盘龙灯,春节期间流行。奉化的龙灯以布龙为主,也有纺绸龙、纱布龙。夜间盘游的龙灯,在龙节上装有灯笼罩 (又叫龙眼),里面点上蜡烛。龙灯舞动起来,交关壮观。
“新年到,龙灯锣鼓敲打敲”,这是流传在奉化的一句俗语,新年盘龙灯,从明代至今,就是奉化民间的一大传统习俗。 “新年见着龙,八十老翁耳不聋。年年见龙灯,九十婆婆还能穿针孔……”古老的民谣,说明在奉化,舞龙不仅是一种民间艺术欣赏,还包含着对龙的信仰和对新年的祈福。
奉化布龙有哪几种颜色呢?一般是青龙、黄龙和青黄相间的龙,因为民间有 “青龙盘水缸,黄龙盘谷仓”的说法,因此,青黄相间颜色的布龙又被老百姓称作丰收龙,据说这种丰收龙是民国辰光才出现的,也比喻庄稼叶青果黄。
老底子新年盘龙灯有各种盘法和规矩,大概有入村、盘旧院住房、盘新屋、上渔船等几种。如盘新屋时,龙头总是以 “快游龙”式在锣鼓、长号声中跃入新屋门口,先盘屋柱,再盘灶间门、卧室门……主人家则会拿出一盘盘的水果、烟糖、糕点,招呼龙灯班坐下来吃。
新年正月,渔船都停泊在港口、埠头里,渔民最希望龙灯上去,认为这是吉祥事。当龙灯班敲着锣鼓、吹着长号走到海滩边时,就会有渔船主、船老大迎上前去。这时要放6个顿地炮仗,取落水顺利、鱼多顿地的意思。然后船户会搭起跳板,让龙灯上船。龙灯上船后先绕着桅杆盘旋,随后龙头的引舞龙灯沿着渔船两边的玉勒盘游一番,接着是船头,让龙头在船眼上左旋右盘,之后,到船尾后舵……游到各处都有不同的舞龙套路,这可是一点都错不得的。
“新年龙灯游万家”,岁时龙俗在奉化十分盛行也很独特,有人将奉化称为 “龙乡”,并不为过。
签名档
1米88高,真实可靠的男人
2008/6/27 20:26:52
2楼
余姚:犴舞迎新年
讲述者:杨鹏飞
我也来说个特别的年俗——— 余姚独有的犴舞迎新年。
犴舞,历史上分布于姚西平原及西北一带,以马渚境内为主,还包括与马渚西北部相邻的牟山和泗门。目前只有泗门一带还留存有犴舞迎新年的习俗。
送犴过年,在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廿五,过去人们用稻草扎好犴,然后送到江塘、海边,拿火焚烧,以此来祈求太平。同时,在村口、街头、村庄重要公共场所,举行表演仪式,完事后将犴舞的道具,送到堂屋、宗祠等地方。
余姚犴舞里犴的形状比较独特,它的头跟狗差不多,又稍微有点像狐狸,喙分上下两颌,中间露出舌头,下颌有红色的短须,上颌有鼻,左右有双眼,眼圈生黑毛,眼球呈黑球状,头上长着两角两耳。犴的头部是红色的,身子是黄色的。从身段上来看,不了解的人会认为它跟龙很像,但犴是没有鳞的,背脊上有华须分披在两边,尾巴分上下两叉,头尾共七节。
据说,犴是长江流域河姆渡先民的图腾,犴舞是河姆渡先民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为表达对犴图腾的崇拜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民间舞蹈,它起源于先民对犴神话的崇敬,是河姆渡稻作文化的产物,是先民模糊集合思维的产物。根据 《四 (泗)门谢氏二房谱》中记载,舞犴为秦朝时的一种风俗,余姚犴舞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种集先民们古朴的哲学思想——— 五行相生相克原理和祈神、娱神民俗内涵于一体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在余姚民间,犴舞不但有祈神、娱神的功能,而且还有娱人的功能。
听老人说,过去,在余姚西北地区到处都有犴舞的身影。犴舞以唢呐、锣、鼓、钹等乐器为伴奏,又有独特的舞蹈阵式和阵法,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
余姚:犴舞迎新年
讲述者:杨鹏飞
我也来说个特别的年俗——— 余姚独有的犴舞迎新年。
犴舞,历史上分布于姚西平原及西北一带,以马渚境内为主,还包括与马渚西北部相邻的牟山和泗门。目前只有泗门一带还留存有犴舞迎新年的习俗。
送犴过年,在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廿五,过去人们用稻草扎好犴,然后送到江塘、海边,拿火焚烧,以此来祈求太平。同时,在村口、街头、村庄重要公共场所,举行表演仪式,完事后将犴舞的道具,送到堂屋、宗祠等地方。
余姚犴舞里犴的形状比较独特,它的头跟狗差不多,又稍微有点像狐狸,喙分上下两颌,中间露出舌头,下颌有红色的短须,上颌有鼻,左右有双眼,眼圈生黑毛,眼球呈黑球状,头上长着两角两耳。犴的头部是红色的,身子是黄色的。从身段上来看,不了解的人会认为它跟龙很像,但犴是没有鳞的,背脊上有华须分披在两边,尾巴分上下两叉,头尾共七节。
据说,犴是长江流域河姆渡先民的图腾,犴舞是河姆渡先民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为表达对犴图腾的崇拜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民间舞蹈,它起源于先民对犴神话的崇敬,是河姆渡稻作文化的产物,是先民模糊集合思维的产物。根据 《四 (泗)门谢氏二房谱》中记载,舞犴为秦朝时的一种风俗,余姚犴舞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种集先民们古朴的哲学思想——— 五行相生相克原理和祈神、娱神民俗内涵于一体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在余姚民间,犴舞不但有祈神、娱神的功能,而且还有娱人的功能。
听老人说,过去,在余姚西北地区到处都有犴舞的身影。犴舞以唢呐、锣、鼓、钹等乐器为伴奏,又有独特的舞蹈阵式和阵法,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
签名档
我就是真真切切的我!
2008/6/28 4: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