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风采 河南人的品格

楼主

o0oo00 [离线]

6VIP

发帖数:681 积分4990
1楼

总能看到各省人写的文章,说自己家乡的人多好多好,而河南人写的介绍河南人的文章却一直见不到。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南人,我了解河南的山山水水,又在外省学习和工作多年,在与外省人的比较中更能准确地发现河南人的品格。
   对人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人性,所以各个地方的人大体上是差不多的。但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独特的地域文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人的思想,影响人的性格。作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发源地的中原河南,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明,赋予了河南人独特而又鲜明的个性品质。勤奋坚毅、勇敢爱国和开放包容,在河南人的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而不善宣传、老实本分和舍己为人,在近年来的河南人身上表现得也很明显。
   熟悉历史的人自会知道,严格意义上的“中国人”,其实就是“河南人”。历史上的中原移民,使许许多多的河南人的后代变成了其它地方的人。我不否认,河南人中的坏人的确是有的,但绝大部分的河南人都是不错的。下面,我就以事实为根据,一一解读河南人的品质。并不是所有的河南人都是这样,但有这些品质的河南人的确很多。

  
   一、勤奋坚毅的河南人
  
   勤奋坚毅,既是指吃苦耐劳,不怕苦,不怕累,也是指能够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努力,直到成功。这些特征,在很多中国人的身上都有体现,而在河南人的身上则表现得尤为明显。河南自古就地少人多,战争不断,水患频仍,使得这里的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很吃苦耐劳,且有一种恒心和韧性。陕西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就曾这样评价河南人:“河南人是中国的吉普赛人,全国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见这些不择生活条件的劳动者。试想,如果出国就象出省一样容易的话,那么全世界也会到处遍布河南人的足迹。他们和吉普赛人不一样。吉普赛人只爱飘泊,不爱劳动。但河南人除过个别不务正业者之外,不论走到哪里,都用自己的劳动技能来换取报酬。”除了勤奋之外,河南人还不喜欢轻易放弃,下面就举几个关于河南人坚毅品质的例子吧!
  
   1、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的故事发生于河南济源。由于太行王屋二山阻断了愚公的交通,90多岁的愚公决心移山,并率领全家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感动天神,借天神之力移走了两座大山。愚公移山的故事歌颂了愚公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的精神。数千年来,这种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锲而不舍地克服困难。类似的例子是发源于河南的“夸父追日”的故事。
  
   2、玄奘西游
   世界文明名人玄奘是唐朝洛阳偃师人,也就是著名的“唐僧”。他为了弘扬佛法,跋涉十几万里,历时17年,终于从印度取回了真经。他顽强的毅力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也被国人世代相传,直到著名的《西游记》的问世。玄奘的西行之路,是一条由信念、坚韧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也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3、人工天河红旗渠
   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为了修建这条渠,10万人在崇山峻岭中的悬崖峭壁上辛辛苦苦地整整干了10年。他们没有钱、没有粮食、没有技术、又不受政策支持,却靠着顽强的毅力削平了1250座山头,修建了上百座引桥,凿通了上百座隧道,最终将生命的河水引入到了干涸的土地。红旗渠的总渠长超过4000公里,其土石方可以从哈尔滨到广州修一条宽2米高3米的石墙!红旗渠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杰作。


2007/11/20 18:22:37

h55869904 [离线]

6VIP

发帖数:654 积分4853
2楼

   4、张巡誓死守睢阳
   熟悉历史和兵法的人,肯定知道唐史上“安史之乱”时期赫赫有名的张巡。张巡,祖籍蒲州河东(今山西芮城),出生于河南南阳邓州。安史之乱时,张巡誓死守卫睢阳,他虽为文官,但精通兵法,屡次击败叛军,但终因寡不敌众,战死于睢阳。张巡殉国时,身首支离,芮城、邓州和睢阳三地皆招魂而葬。
  
   5、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北宋相州汤阴(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中国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岳飞。当时,金兵入侵,汴京(今河南开封)失守,宋高宗逃往临安(今浙江杭州),国家和民族危在旦夕。自幼就在母亲的教诲下决心精忠报国的岳飞,武艺高强,精通兵法,在与金兵的交战中几乎百战百胜,沉重地打击了金兵的嚣张气焰,保住了宋王朝的江山和汉民族的一线血脉。一心收复中原、还我河山的岳飞,一步步地收复失地,最后甚至收复了开封的朱仙镇。数十万大军捷报频传,眼看就要全部收复失地的时候,奸臣秦桧蛊惑宋高宗用12道金牌把岳飞调回,并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在风波亭。岳飞死后,南宋王朝很快土崩瓦解,汉民族第一次被外族所奴役。过上了亡国奴生活的中国人,更加怀念岳飞,岳飞的故事以《说岳全传》和《说岳后传》等各种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
  
   6、少林僧兵英勇抗倭
   明朝末年,日本的倭寇仗着武艺高强,大量骚扰我国沿海地区。以月空和尚为首的少林僧兵,开赴东南沿海,协助戚继光抗倭。他们凭着更加高超的武艺,沉重地打击了倭寇的嚣张气焰,为保卫边疆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终因寡不敌众,他们全部战死沙场。少林僧兵英勇抗倭的故事被写入了历史,也被后世的国人世代传颂。
  
   7、史可法誓死守扬州
   明朝末年,清兵大举入关,一路烧杀抢掠,兵临扬州城下。时任扬州督师的河南开封人史可法,面对清兵的多次劝降,不为所动,拒绝投降,死守扬州,并重创清兵。城破后,史可法英勇就义。清兵因伤亡惨重,大肆屠城,大屠杀持续10天,屠人80万,史称“扬州十日”。史可法忠贞为国、捐躯战场的高尚气节为后世所敬仰。
  
   8、杨靖宇誓死抗日
   杨靖宇是河南驻马店确山县人,著名的抗日英雄,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他带领东北抗日联军在长白山一带多次重创日伪军和日军,后因汉奸出卖,英勇就义。将军阵亡后,日本鬼子将其遗体解剖,试图发现饥饿严寒条件下野外生存并战斗的秘诀,结果在他肠胃中发现的只有树皮、草根和棉花;侵略者大受震骇,惊为天人。为了纪念他,1946年,东北人民政府将他的牺牲地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1958年在吉林省通化市建成“靖宇陵园”。
  
   9、彭雪枫为国捐躯
   彭雪枫是南阳镇平县人,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的杰出指挥员和军事家。他智勇双全,率军南征北战,所指挥的部队屡为前锋,战功卓著,参加过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组织过土成岭战役,两次率军攻占娄山关,直取遵义城,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进军天全城,通过大草原,成为红军时代闻名全军的青年将领。抗战爆发后,彭雪枫到鲁、豫、皖、苏等地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游击队,创建抗日根据地,与日军展开游击战,多次打退日军的“围剿”,壮大了抗日武装,却在一次对日作战中不幸中弹身亡。在彭雪枫的追悼会上,中共中央对他的一生作出了高度评价:“中华民族英雄,共产党人好榜样。” 1994年在诺曼底登陆50周年之际,英国女皇批准将“威尔克圣宝剑”转赠给彭雪枫陵园,以纪念他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为民族解放做出的卓越贡献。


      
2007/11/21 0:15:43
返回本版
1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速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