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宁波地名趣谈

楼主

依旧 [离线]

6VIP

发帖数:347 积分4742
1楼


长春路 

东起镇明路南口,与灵桥路相连;北至西门口,与望京路相接。为环城马路之西南段。全长2076米,宽32米,其中车道宽22米,沥青、混凝土路面。与柳汀街十字相交,为贯通城西南之通道,亦为进出铁路南站、汽车南站之要道。旧名有长春门、一元桥、望湖桥、八角楼、三圣殿跟、太阳殿跟、马园桥、一二八桥等处。《鄞县志》载:“取义于长春门。门又仍高宪敏公闶长春观之名。”民国18年(1929)拆城。20年(1931)继建马路。新中国建立后,长春路几经修建、拓宽,改砂石路为沥青路面。“文革”中曾分路为二段:共青桥以北段,与望京路合并称长征路;共青桥东南段,与灵桥路、江厦街合并称延安路。1981年地名普查复原名。 

望京路 

南起西门口,与长春路相连;北至北郊路口,与永丰路相接,濒临北斗河东岸。全长1384米,宽16—19米,其中车道宽13米,沥青、混凝土路面。《鄞县通志》载:“望京路,旧名西北脚、通利门。”民国17年(1928)拆城,22年(1933)沿城基筑马路。为环城马路之西北段。旧城西门一望京门名路。据延佑《四明志》城邑考:“迎恩门、城西门, 旧名朝京。庆元中,守郑兴裔更名望京。” 

永丰路 

东南起解放北路、解放桥南堍,与和义路相接;西北至北郊路口,与望京路相连。长1045米。新中国成立后,改砂石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1976年拓宽为路幅19米,车行道13米。《鄞县通志》载:“永丰路,旧名东北城脚。”因旧城北门,原名永丰门,通永丰库,故名。 

和义路 

东南起中山东路(东门口),西北至解放北路北口,与永丰路相接。全长1019米,宽19米,其中车行道13米,沥青、混凝土路面。《鄞县通志》载:“和义路,旧名东北城脚。”民国22年(1933)拆旧城筑马路,为环城马路之东北段。因旧城有盐仓门,一名和义门,故名。 

东渡路 

东南起江厦街,北至中山东路。全长349米,宽15米,车道宽11米,沥青路面。《鄞县通志》载:“东渡路,旧名天后宫前、天后宫后街、小江桥”。民国十八年(1929)宁波市政府填水、食二喉外之濠河,建筑柏油马路”。以旧城东渡门而名。 
 
 
以姓氏得名 

以姓氏得名的地名有胡家巷、柯家巷、王家巷、薛家巷、谢家巷、陈家巷、陶家巷、郁家巷、肖家巷、应家巷、竺家巷、毛家巷、陈家巷、穆家巷、费家巷、孙家巷、庄家巷、蔡家巷等。 

胡家巷 

南起西郊路,北至后河。长70米,宽2米,混凝土路面。《鄞县通志》载:“胡家巷,旧何胡家衕。”清时,有胡姓迁此定居,故名。 

柯家巷 

南起西郊路,北至后河,长80米,宽2米。旧名柯家衕。民国34年(1945)定名柯家巷。巷有柯姓世居,故名。 

王家巷 

南起西郊路,北至后河。长75米,宽2米,混凝土路面。旧名王家墙门。民国时,改名王家巷,俗呼王家弄。始居王姓,故名。王氏先祖于清时迁来,今尚有其后裔居此。 

薛家巷 

南起西郊路,北至巷底。长45米,宽2.5米。南段混凝土路面,北段石板路面。《鄞县通志》载:“薛家巷,旧名薛家衕。”原系薛姓聚居,故名。 

谢家巷 

东起镇明路,南至三支街,西临月湖边,北至月湖街。全长433米,宽2-3米,混凝土路面。巷侧为居民住宅,有月湖居委会。《鄞县通志》载:“谢家巷,旧名谢御史第。”明御史谢滨居此,故名。 

陈家巷 

东起解放南路,西至水仓巷。长96米,宽2米,混凝土路面。巷侧为居民住宅。《鄞县通志》载:“陈家巷,旧名西殿庙衕。”因有陈姓聚族而居,故名。 

陶家巷 

南起象鼻巷,北至县学街。长126米,宽2.5米,混凝土路面。巷侧为居民住宅。《鄞县通志》载:“陶家巷,旧名陶家衕。《光绪志》之周家桥巷,即其东南。”据传,晚清时有陶姓于此建宅定居,故名。 

郁家巷 

东起带河巷,西至镇明路仓桥头。长140米,宽2.5米,混凝土路面。巷侧为居民住宅,有仓白居委会。有盛氏花厅,为海曙区文物保护单位。《鄞县通志》载:“郁家巷,旧名郁家衕。”以巷内旧多郁姓,故名。《鄞县通志·舆地志·市巷表》又注载:“《光绪志》司巷,旧有司务厅,故名郁家巷,”或“郁家巷,又名司巷,”系指城东南隅今之丝户巷一带,非指西南隅之此巷。 


      
2011/10/5 9:01:29

胜利路日租 [离线]

6VIP

发帖数:607 积分4811
2楼


肖家巷 

南起大梁街,北至中山东路,长275米,宽5米,沥青路面。巷侧为居民住宅,有如实居委会。《鄞县通志》载:“萧家巷,旧名萧家桥。”光绪《鄞县志》称萧家桥巷。成化《四明郡志》称宣化坊西南。巷因旧时县前河上有萧家桥得名。民国时桥废。 

应家弄 

东起车轿街,西至碶闸街,北达三湾弄。全长313米,宽2米,混凝土路面。巷侧为居民住宅。《鄞县通志》载:“应家巷,旧名应家衕。”光绪《鄞县志》称应穿藤巷。当地居民习惯称应家弄。1981年地名普查定为应家弄。以旧时居户多应得名。 

竺家巷 

东起狮子街,西至碶闸街。长298米,宽2-3米,混凝土路面。据《四明谈助》载:“宋隐士竺汝舟居此,故名。” 

毛家巷 

东起五台巷,西至毛衙街。长96米,宽4.4米,混凝土路面。巷侧为居民住宅。《鄞县通志》载:“毛家巷,旧名毛家衕。”光绪《鄞县志》称大夫巷。旧明居户多毛姓,故名。 

陈巷 

西北起南郊路,东南通鄞奉路。长310米,宽2-4米,为石板小巷,巷侧为居民住宅。《鄞县通志》载:“陈巷,旧名陈家衕。”居户多陈姓。故名。 

穆家巷 

南起永寿街,折东通呼童街。长150米,宽2米,混凝土路面。巷侧为居民住宅,有穆家巷小学。《鄞县通志》载:“穆家巷,旧名穆家衕。”亦称莫家衕”。巷因姓氏得名,穆、莫谐音。据传,清时有广东客户穆姓来甬经商,建宅居此,后其裔孙迁返原籍,房宅出让与刘姓,巷名未变。解放后,巷北为护建专署招待所(即今市府第一招待所)所截,另改通道东出呼童街。巷北口,旧有莫家桥,又称义桥,亦填废。 

费家巷 

东起孝闻街,西至文昌街,南至永寿街。长277米,宽2-3.5米,混凝土路面。巷侧为居民住宅。《鄞县通志》载:“费家巷,旧名费家衕。”又称观音寺前。清时,有费姓聚居,故名。 

孙家巷 

南起广仁街,北至横河街。长132米,宽3米,混凝土路面。巷侧为居民住宅。《鄞县通志》载:“孙家巷,旧名孙家衕。”清末,有孙姓聚族居此,建有孙氏宗祠,故名。 

庄家巷 

南起中山西路,西至孝闻街。长115米,宽2-3米,混凝土路面。巷侧为居民住宅,有庄家巷小学。《鄞县通志》载:“旧名庄家巷。”因有庄姓聚居,故名。 

蔡家巷 

南起中山西路,北至府桥街。长120米,宽2-3米,混凝土路面。巷内有海曙中心小学(即旧蔡氏星荫小学)。《鄞县通志》载:“蔡家巷,旧名蔡家衕。”光绪《鄞县志》称影泉巷。旧有影泉坊,故名。坊在蔡家巷口,民国18年(1929)整理街巷时,定名蔡家巷。巷因姓氏得名。 
 
 
  以桥得名 

因坊得名的地名有孝闻街、开明街、迎凤街、广仁街、握兰巷等。 

孝闻街 

南起中山西路,北至永丰路,全长1186米,宽11米,其中车道7米,沥青路面。旧名含河利市桥、水凫桥、芳嘉桥跟、孝闻坊、双池街等地。光绪、咸丰《鄞县志》称“河利市桥北横街区,北至西上桥”。即今孝闻街之南段,原为沿河小街。北段为曲折小巷。因有宋孝子杨庆故居。原名孝闻坊得名。宝庆《四明志》称修文坊,孝文巷口。光绪《鄞县志》载:“孝文坊,修文坊北。《闻志》作孝闻坊。”明洪武五年重立。1959年填塞河道,拓宽街路,并合并双池街,向北延伸通永丰路。“文革”中曾称劳动路。1981年地名普查复名孝闻街。并将折西通西北街段改入孝闻巷;北段(旧称佑圣观跟)通永丰路划入西北街。两侧有宁波人民检察院、市人民政府第一招待所、伏跗室、中房宁波公司、减速机厂和文昌居委会等单位。 

开明街 

南起解放南路三角地,北至和义路,并与中山东路、药行街相交。全长1216米,宽7-17米,沥青、混凝土路面。街处城中心,千余年前,即为鄮县治所驻地。县衙设开明桥北之开明坊。《鄞县通志》载:“开明街,旧名三角地、三法卿、冲虚观、开明坊、开明桥直街。”清咸丰、光绪《鄞县志》称开明桥大街,北至乾溪头、南至三角地。《鄞县通志》载:“《光绪志》开明坊街之北段,民国二十四年(1935)城河委员会改建柏油马路。”街因旧有开明坊、横跨县前河有开明桥得名。“文革”中曾称光明街。1981年地名普查复名开明街,并将太和巷、纺丝巷并入街内。两侧商肆林立,集市贸易兴旺。有梅龙镇酒楼、宁波糕团店、缸鸭狗甜食店、民光电影院、海曙少年宫、苍水卫生院、市第九中学、市纺织工业局。开明街东侧、中山东路南侧、开明巷以北、北太平巷以西约5000平方米面积之区域。为民国29年(1940)10月27日侵华日军派飞机使用细菌武器造成之鼠疫场,现已建成商业街区。 


      
2011/10/5 16:54:50
返回本版
1
2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速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