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和宁波到底是啥关系
浏览量:949 回帖数:29
1楼
宁波明朝至今的建置沿革
明成祖永乐十六年,宁波府慈溪县失落官印,恐为歹徒拾得伪造公文,就改慈溪县为慈溪县。明时废昌国县,宁波府领属为鄞、慈溪、奉化、定海、象山五县。
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就昌国故址设定海县,改定海县为镇海县。先是,巡抚赵士麟总兵孙惟统等上疏,以舟山为宁波府藩篱,是海防要隘,请移定海总兵至舟山驻守,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五月,清政府以山名为舟,则动而不静,因改舟山为定海山,次年置定海县。道光六年(1826年),宣宗名旻寜,避讳改寜波府为甯波府。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升定海县为定海直隶厅。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太平军李世贤部攻占宁波,改宁波府为宁波署。同治元年(1862年)四月。英、法联军帮助清军攻复宁波。
清宣统三年(1911年),以象山县的南田等八个岛屿增置南田县,县治在大佛头山麓。清初,改浙江布政使司为浙江省,置巡抚以统之。顺治十五年(1658年),置浙江总督,设宁绍台道台衙门,以宁波府为道台治所。
民国元年(1912年),废宁波府。三年,设会稽道驻于鄞县,会稽道尹统辖清朝时宁绍台三府所属各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会稽道,是年七月十六日,宁波市政府成立,划鄞县城厢及“郊区”六七里地为市区,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月,宁波市裁撤,并归于鄞县县政府。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十月一日,设浙江省第五特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统辖鄞县、慈溪、镇海、奉化、象山、南田、定海、上虞、余姚、嵊县、新昌、宁海等十二个县。抗日战争初期成立浙江省第六行政专员公署。1938年10月第六行政区辖鄞县、慈溪、镇海、奉化、象山、定海、南田、宁海八个县。
一九四一年四月十九日,日寇侵占宁波,成立伪鄞县乡镇联合会。不久,成立伪宁波专员公署,辖鄞县、慈溪、镇海、奉化、象山、定海六个县,伪鄞县乡镇联合会更名伪鄞县县政府。时宁海县未沦陷,国民党政府鄞县县政府退驻宁海县办公。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寇投降,迁浙江省第六行政专员公署驻鄞县,统辖鄞县、慈溪、镇海、奉化、宁海、象山、定海七个县。
解放后划区的变迁
1949年5月25日,宁波解放,设立宁波市,为省直属市,原浙江省第六行政专署改称为浙江省第二专区,统辖鄞县、余姚、慈溪、镇海、奉化、定海、象山等七县,是年11月,第二专区改名为宁波专区。
1950年7月,庵东盐区成立,宁波专区辖区为七县一特区,增的特区即庵东盐区。
1952年1月26日绍兴专区撤销,新昌、上虞、嵊县划归宁波专区,是年10月22日,原属台州专区的宁海县划归宁波专区,至是,宁波专区扩大为十一县一特区,即鄞县、余姚、慈溪、镇海、奉化、定海、象山、上虞、新昌、嵊县、宁海及庵东盐区。
1952年2月7日,绍兴市、县由省直属划归宁波专区,时仅五月,绍兴市于是年6月5日,又划归为省属。5月28日,庵东盐区由专区所属划归余姚县属,6月6日,定海县划归宁波专区,至是,宁波专区辖县十二,即鄞县、余姚、慈溪、镇海、奉化、象山、上虞、新昌、嵊县、宁海、定海和绍兴县。1954年4月2日,庵东盐区从余姚县划归宁波专区,4月15日,象山县划归舟山专区,6月1日台州专区撤销,所属临海、天台、三门三个县划归宁波专区。至是,宁波专区扩大为十三个县一特区,即鄞县、余姚、慈溪、镇海、奉化、上虞、新昌、嵊县、宁海、绍兴、临海、天台、三门和庵东盐区。
是年7月间,宁波专区为便于管理发展农业生产,将慈溪、余姚、镇海三个县重新划区,新的慈溪县以慈、余、镇三县的产棉区为主要区域,将原慈溪县的观城、鸣鹤二个区,镇海县的龙山区偏西十个乡,庵东盐区的三个行政村,及余姚县的周朝区、临山区、周行区、浒山区等部份乡和区属镇,位于大古塘塘北部分的二十五个行政村,以及泗门、浒山、周行三个县属镇,成立以产棉区为主的慈溪县,设县治于浒山镇,浒山镇位于棉区的中心。1954年8月,慈溪县治从孝中镇迁往浒山,原慈溪县治改称为慈城镇,自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慈溪建县开始,慈溪县治从城山渡(句章县治)迁至慈湖南滨,历时一千二百余年,至此降为县属镇,划归余姚县。同时划归余姚县的有陆埠、丈亭、云山、城关四个区,庄桥区的费市、洋墅(市)二个乡和灵阳、姜颜二个乡。
宁波明朝至今的建置沿革
明成祖永乐十六年,宁波府慈溪县失落官印,恐为歹徒拾得伪造公文,就改慈溪县为慈溪县。明时废昌国县,宁波府领属为鄞、慈溪、奉化、定海、象山五县。
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就昌国故址设定海县,改定海县为镇海县。先是,巡抚赵士麟总兵孙惟统等上疏,以舟山为宁波府藩篱,是海防要隘,请移定海总兵至舟山驻守,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五月,清政府以山名为舟,则动而不静,因改舟山为定海山,次年置定海县。道光六年(1826年),宣宗名旻寜,避讳改寜波府为甯波府。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升定海县为定海直隶厅。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太平军李世贤部攻占宁波,改宁波府为宁波署。同治元年(1862年)四月。英、法联军帮助清军攻复宁波。
清宣统三年(1911年),以象山县的南田等八个岛屿增置南田县,县治在大佛头山麓。清初,改浙江布政使司为浙江省,置巡抚以统之。顺治十五年(1658年),置浙江总督,设宁绍台道台衙门,以宁波府为道台治所。
民国元年(1912年),废宁波府。三年,设会稽道驻于鄞县,会稽道尹统辖清朝时宁绍台三府所属各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会稽道,是年七月十六日,宁波市政府成立,划鄞县城厢及“郊区”六七里地为市区,民国二十年(1931年)一月,宁波市裁撤,并归于鄞县县政府。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十月一日,设浙江省第五特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统辖鄞县、慈溪、镇海、奉化、象山、南田、定海、上虞、余姚、嵊县、新昌、宁海等十二个县。抗日战争初期成立浙江省第六行政专员公署。1938年10月第六行政区辖鄞县、慈溪、镇海、奉化、象山、定海、南田、宁海八个县。
一九四一年四月十九日,日寇侵占宁波,成立伪鄞县乡镇联合会。不久,成立伪宁波专员公署,辖鄞县、慈溪、镇海、奉化、象山、定海六个县,伪鄞县乡镇联合会更名伪鄞县县政府。时宁海县未沦陷,国民党政府鄞县县政府退驻宁海县办公。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寇投降,迁浙江省第六行政专员公署驻鄞县,统辖鄞县、慈溪、镇海、奉化、宁海、象山、定海七个县。
解放后划区的变迁
1949年5月25日,宁波解放,设立宁波市,为省直属市,原浙江省第六行政专署改称为浙江省第二专区,统辖鄞县、余姚、慈溪、镇海、奉化、定海、象山等七县,是年11月,第二专区改名为宁波专区。
1950年7月,庵东盐区成立,宁波专区辖区为七县一特区,增的特区即庵东盐区。
1952年1月26日绍兴专区撤销,新昌、上虞、嵊县划归宁波专区,是年10月22日,原属台州专区的宁海县划归宁波专区,至是,宁波专区扩大为十一县一特区,即鄞县、余姚、慈溪、镇海、奉化、定海、象山、上虞、新昌、嵊县、宁海及庵东盐区。
1952年2月7日,绍兴市、县由省直属划归宁波专区,时仅五月,绍兴市于是年6月5日,又划归为省属。5月28日,庵东盐区由专区所属划归余姚县属,6月6日,定海县划归宁波专区,至是,宁波专区辖县十二,即鄞县、余姚、慈溪、镇海、奉化、象山、上虞、新昌、嵊县、宁海、定海和绍兴县。1954年4月2日,庵东盐区从余姚县划归宁波专区,4月15日,象山县划归舟山专区,6月1日台州专区撤销,所属临海、天台、三门三个县划归宁波专区。至是,宁波专区扩大为十三个县一特区,即鄞县、余姚、慈溪、镇海、奉化、上虞、新昌、嵊县、宁海、绍兴、临海、天台、三门和庵东盐区。
是年7月间,宁波专区为便于管理发展农业生产,将慈溪、余姚、镇海三个县重新划区,新的慈溪县以慈、余、镇三县的产棉区为主要区域,将原慈溪县的观城、鸣鹤二个区,镇海县的龙山区偏西十个乡,庵东盐区的三个行政村,及余姚县的周朝区、临山区、周行区、浒山区等部份乡和区属镇,位于大古塘塘北部分的二十五个行政村,以及泗门、浒山、周行三个县属镇,成立以产棉区为主的慈溪县,设县治于浒山镇,浒山镇位于棉区的中心。1954年8月,慈溪县治从孝中镇迁往浒山,原慈溪县治改称为慈城镇,自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慈溪建县开始,慈溪县治从城山渡(句章县治)迁至慈湖南滨,历时一千二百余年,至此降为县属镇,划归余姚县。同时划归余姚县的有陆埠、丈亭、云山、城关四个区,庄桥区的费市、洋墅(市)二个乡和灵阳、姜颜二个乡。
2008/7/26 11:44:25
2楼
1956年3月9日,仙居县划归宁波专区;11月20日,庵东盐区改划归慈溪县。至是,宁波专区辖县十四,即鄞县、余姚、慈溪、镇海、奉化、上虞、新昌、嵊县、宁海、绍兴、临海、天台、三门及仙居县。
1957年9月23日,省委决定恢复台州专区,宁海、临海、天台、三门、仙居五个县划归天台专区,同日,诸暨、肖山划归宁波专区,至是,宁波专区统辖县十一,即鄞县、余姚、慈溪、镇海、奉化、上虞、新昌、嵊县、绍兴、诸暨和萧山县。
1958年12月23日镇海县撤销,并入宁波市,同日,舟山专区撤销,其中象山县仍划归宁波专区,同年12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鄞县撤销,分别并入宁波市与奉化县,新昌县撤销并入嵊县,至是,宁波专区缩小为九个县,即余姚、慈溪、象山、奉化、上虞、嵊县、绍兴、诸暨和萧山县。
1959年1月3日公布,宁海县并入象山县,天台县划归宁波专区,肖山县划归杭州市。同年12月15日,舟山县划归宁波专区,至是,宁波专区统属县十,即绍兴、余姚、慈溪、奉化、上虞、嵊州、诸暨、天台、象山和舟山县。
1960年10月,余姚县将慈城镇及城关区划归宁波市,宁波市辖区包括市郊及庄桥、慈城两个镇,洪塘、裘市、半浦、乍山、妙山、云湖、费市、洋市、慈东等公社。
1961年8月10日省委通知,象山县划分为象山、宁海二个县;嵊县划分为嵊县、新昌两个县。同年12月15日,鄞县从宁波市划出,归宁波专区统属。至是,宁波市仅统辖镇海一县,宁波专区扩大为十三个县,即绍兴、余姚、慈溪、奉化、上虞、嵊县、新昌、诸暨、天台、象山、宁海、舟山及鄞县。
1962年4月23日,舟山县由宁波专区划出,恢复舟山专区,次日,天台县由宁波专区划出,归台州专区。6月29日省委通知,绍兴市撤销,改为绍兴县属城关区。至是,宁波专区辖县十一,即绍兴、余姚、慈溪、奉化、上虞、嵊县、新昌、诸暨、象山、宁海及鄞县。
1963年1月3日省人委公布恢复镇海县建制,归宁波专区,至是,宁波专区统属十二个县,即绍兴、余姚、慈溪、奉化、上虞、嵊县、新昌、诸暨、象山、宁海、鄞县和镇海县,宁波市缩小,市郊包括庄桥、慈城两个镇,十四个公社。
1964年9月20日省人委通知,经省人委68次会议通过,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绍兴专员公署,原属宁波地区的绍兴、上虞、嵊县、新昌、诸暨五县划归绍兴专区。至是,宁波专区统县七,即鄞县、奉化、镇海、慈溪、余姚、宁海及象山县。
宁波市自设立开始,起初名为省直属市,后改为地辖市。“文化大革命”时期,宁波专区改称为宁波地区,划区的变迁,仅凭内部文件通知,未予公布。1978年宁波地委92号文件称:“据8月19日省委翟翕武同志讲话的精神,宁波地、市分开,镇海划归宁波市,港务局属市统属” (1979年6月1日起,宁波港务局归交通部直属)。同年10月1日起,经国务院批准,宁波市为开放城市。
当时的宁波市,管辖一县、两镇、十四个公社,一百五十八个生产大队(包括大队级的场)。宁波地区专署驻宁波市,统辖鄞县、象山、宁海、慈溪、奉化、余姚等六个县。
宁波市区分镇明、海曙、江东、江北四区。市属县一:镇海县。市郊有慈城镇、庄桥镇。
198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宁波地区行政公署,将原宁波地区的鄞县、慈溪、余姚、奉化、宁海、象山六县划归宁波市管辖。
1983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原有四个城区、一个郊区,合并为海曙(原海曙与镇明合并)、江东、江北 (原江北与郊区合并)三区,新建滨海区(辖原镇海县城关镇、俞范、新碶三个镇和清水浦、青峙两个乡)。
1984年10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要求把宁波市建设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
1956年3月9日,仙居县划归宁波专区;11月20日,庵东盐区改划归慈溪县。至是,宁波专区辖县十四,即鄞县、余姚、慈溪、镇海、奉化、上虞、新昌、嵊县、宁海、绍兴、临海、天台、三门及仙居县。
1957年9月23日,省委决定恢复台州专区,宁海、临海、天台、三门、仙居五个县划归天台专区,同日,诸暨、肖山划归宁波专区,至是,宁波专区统辖县十一,即鄞县、余姚、慈溪、镇海、奉化、上虞、新昌、嵊县、绍兴、诸暨和萧山县。
1958年12月23日镇海县撤销,并入宁波市,同日,舟山专区撤销,其中象山县仍划归宁波专区,同年12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鄞县撤销,分别并入宁波市与奉化县,新昌县撤销并入嵊县,至是,宁波专区缩小为九个县,即余姚、慈溪、象山、奉化、上虞、嵊县、绍兴、诸暨和萧山县。
1959年1月3日公布,宁海县并入象山县,天台县划归宁波专区,肖山县划归杭州市。同年12月15日,舟山县划归宁波专区,至是,宁波专区统属县十,即绍兴、余姚、慈溪、奉化、上虞、嵊州、诸暨、天台、象山和舟山县。
1960年10月,余姚县将慈城镇及城关区划归宁波市,宁波市辖区包括市郊及庄桥、慈城两个镇,洪塘、裘市、半浦、乍山、妙山、云湖、费市、洋市、慈东等公社。
1961年8月10日省委通知,象山县划分为象山、宁海二个县;嵊县划分为嵊县、新昌两个县。同年12月15日,鄞县从宁波市划出,归宁波专区统属。至是,宁波市仅统辖镇海一县,宁波专区扩大为十三个县,即绍兴、余姚、慈溪、奉化、上虞、嵊县、新昌、诸暨、天台、象山、宁海、舟山及鄞县。
1962年4月23日,舟山县由宁波专区划出,恢复舟山专区,次日,天台县由宁波专区划出,归台州专区。6月29日省委通知,绍兴市撤销,改为绍兴县属城关区。至是,宁波专区辖县十一,即绍兴、余姚、慈溪、奉化、上虞、嵊县、新昌、诸暨、象山、宁海及鄞县。
1963年1月3日省人委公布恢复镇海县建制,归宁波专区,至是,宁波专区统属十二个县,即绍兴、余姚、慈溪、奉化、上虞、嵊县、新昌、诸暨、象山、宁海、鄞县和镇海县,宁波市缩小,市郊包括庄桥、慈城两个镇,十四个公社。
1964年9月20日省人委通知,经省人委68次会议通过,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绍兴专员公署,原属宁波地区的绍兴、上虞、嵊县、新昌、诸暨五县划归绍兴专区。至是,宁波专区统县七,即鄞县、奉化、镇海、慈溪、余姚、宁海及象山县。
宁波市自设立开始,起初名为省直属市,后改为地辖市。“文化大革命”时期,宁波专区改称为宁波地区,划区的变迁,仅凭内部文件通知,未予公布。1978年宁波地委92号文件称:“据8月19日省委翟翕武同志讲话的精神,宁波地、市分开,镇海划归宁波市,港务局属市统属” (1979年6月1日起,宁波港务局归交通部直属)。同年10月1日起,经国务院批准,宁波市为开放城市。
当时的宁波市,管辖一县、两镇、十四个公社,一百五十八个生产大队(包括大队级的场)。宁波地区专署驻宁波市,统辖鄞县、象山、宁海、慈溪、奉化、余姚等六个县。
宁波市区分镇明、海曙、江东、江北四区。市属县一:镇海县。市郊有慈城镇、庄桥镇。
198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宁波地区行政公署,将原宁波地区的鄞县、慈溪、余姚、奉化、宁海、象山六县划归宁波市管辖。
1983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原有四个城区、一个郊区,合并为海曙(原海曙与镇明合并)、江东、江北 (原江北与郊区合并)三区,新建滨海区(辖原镇海县城关镇、俞范、新碶三个镇和清水浦、青峙两个乡)。
1984年10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要求把宁波市建设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
签名档
世界上最好的安慰:并不是告诉对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而是苦着脸说“哭个屁,你看,我比你还惨”。
2008/7/26 17: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