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美食之海鲜
浏览量:2536 回帖数:11
1楼
海蜒
海蜒,亦写作“海艳”、“海咸”系鳀鱼一类幼鱼。主要产于象山县,并以渔山列岛所产海蜒质量最佳,故称渔山海蜒,是宁波著名海特产品。
象山渔民早在数百年前就捕捞海蜒,为便于在渔山列岛捕捞海蜒,在200年前就在岛上定居。海蜒喜生活于半透明、盐分较高的外侧海域,是食用鱼之最小者。海蜒系中、上层鱼类,每年4月下旬至9月为捕获季节,其中5-6月份为旺季。因海蜒性喜光,感觉敏锐,故捕捞均在夜间采用诱鱼灯具,用网兜捕。常年产量在20吨上下。古人有诗记其事:
不用虾捞不用钩,生成半寸狎浮沤。
灯光射处丁沽集,取尽鱼儿万万头。
渔山海蜒加工方法很考究。采用大锅将水煮沸,倒入鲜鱼,待水沸后立即捞出薄摊于竹簟上、晒干后拣去杂质,去除碎末,即为成品。渔山所产海蜒,以质地干燥、包泽明亮、外观整齐、味鲜香浓、咸淡适口著称,为海味中之珍品,质量冠于全省。旧时候,宁波水产市场有“渔山海蜒不到货,不开称”之说。宁波史学家全祖望有诗赞道:“一瓶蟹甲纯黄酱,千箸鱼头细海蜒。”
海蜒分大小多个品种。质以“细桂”为佳,长2厘米余,眼部呈一黑点、俗称“眯眼海蜒”,因数量少,故较名贵;稍长如火柴梗者,长3-4厘米,称“中桂”,体长在6-8厘米者,称“粗桂”。8-9月产者,色白、体大者,称“秋白”,一般地说,个体越小,质量越佳,价格越贵。
海蜒可作多种菜肴。但以做汤为多,鲜香,味美,盛夏季节更加适宜。海蜒亦可炒蛋,拌咸菜,即使纯海蜒亦不失为下酒佳肴。
海蜒
海蜒,亦写作“海艳”、“海咸”系鳀鱼一类幼鱼。主要产于象山县,并以渔山列岛所产海蜒质量最佳,故称渔山海蜒,是宁波著名海特产品。
象山渔民早在数百年前就捕捞海蜒,为便于在渔山列岛捕捞海蜒,在200年前就在岛上定居。海蜒喜生活于半透明、盐分较高的外侧海域,是食用鱼之最小者。海蜒系中、上层鱼类,每年4月下旬至9月为捕获季节,其中5-6月份为旺季。因海蜒性喜光,感觉敏锐,故捕捞均在夜间采用诱鱼灯具,用网兜捕。常年产量在20吨上下。古人有诗记其事:
不用虾捞不用钩,生成半寸狎浮沤。
灯光射处丁沽集,取尽鱼儿万万头。
渔山海蜒加工方法很考究。采用大锅将水煮沸,倒入鲜鱼,待水沸后立即捞出薄摊于竹簟上、晒干后拣去杂质,去除碎末,即为成品。渔山所产海蜒,以质地干燥、包泽明亮、外观整齐、味鲜香浓、咸淡适口著称,为海味中之珍品,质量冠于全省。旧时候,宁波水产市场有“渔山海蜒不到货,不开称”之说。宁波史学家全祖望有诗赞道:“一瓶蟹甲纯黄酱,千箸鱼头细海蜒。”
海蜒分大小多个品种。质以“细桂”为佳,长2厘米余,眼部呈一黑点、俗称“眯眼海蜒”,因数量少,故较名贵;稍长如火柴梗者,长3-4厘米,称“中桂”,体长在6-8厘米者,称“粗桂”。8-9月产者,色白、体大者,称“秋白”,一般地说,个体越小,质量越佳,价格越贵。
海蜒可作多种菜肴。但以做汤为多,鲜香,味美,盛夏季节更加适宜。海蜒亦可炒蛋,拌咸菜,即使纯海蜒亦不失为下酒佳肴。
2008/3/6 12:02:00
2楼
石斑鱼
石斑鱼,系鲈形目,鳍科,因其鱼身上有花色条纹和异色斑点,故名。石斑鱼主要产地在象山渔山岛周围海域,是宁波著名特产,也是驰名中外的名贵鱼种。
石斑鱼,俗称岩头鱼,品种很多,有赤点石斑鱼、青石斑鱼、宝石石斑鱼、六带石斑鱼、云纹石斑鱼、纵带石斑鱼等等,渔山岛一带所产以赤点石斑鱼居多。
石斑鱼生活习性很怪。从不跟其他鱼类混游在一起,喜欢单独地生活在数十米深、水质清澈的海底暗礁丛中,难以用网捕捞,只能用钩钓。生性凶猛,喜吞食鱼类和虾类。捕捞期为4-11月,以端午至中秋这段期间为旺季。
石斑鱼因常年生活在深海中,钓上以后,由于海面和海底气压相差极大,鱼鳔内外气压一旦失去平衡,轻则白肚朝天,重则五脏六肺全都挤出鱼嘴,不久即死,降低了经济价值。渔民经过摸索,待上钩的石斑鱼一离开海面,立即用细针从肛门刺入鱼镖放出气体、放入活水舱中,待返岸后放养于水池或网箱内,以供活鱼出口。由于产量有限,年产量高时有5吨,少时仅2吨左右,主要出口日本和港澳地区。1987年,象山县采用人工试养石斑鱼并获得成功,石斑鱼的产量有所提高。
石斑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洁白,类似鸡肉,素有“海鸡肉”之称。石斑鱼又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被港澳地区推为我国四大名鱼之一,是高档筵席必备之佳肴。
石斑鱼
石斑鱼,系鲈形目,鳍科,因其鱼身上有花色条纹和异色斑点,故名。石斑鱼主要产地在象山渔山岛周围海域,是宁波著名特产,也是驰名中外的名贵鱼种。
石斑鱼,俗称岩头鱼,品种很多,有赤点石斑鱼、青石斑鱼、宝石石斑鱼、六带石斑鱼、云纹石斑鱼、纵带石斑鱼等等,渔山岛一带所产以赤点石斑鱼居多。
石斑鱼生活习性很怪。从不跟其他鱼类混游在一起,喜欢单独地生活在数十米深、水质清澈的海底暗礁丛中,难以用网捕捞,只能用钩钓。生性凶猛,喜吞食鱼类和虾类。捕捞期为4-11月,以端午至中秋这段期间为旺季。
石斑鱼因常年生活在深海中,钓上以后,由于海面和海底气压相差极大,鱼鳔内外气压一旦失去平衡,轻则白肚朝天,重则五脏六肺全都挤出鱼嘴,不久即死,降低了经济价值。渔民经过摸索,待上钩的石斑鱼一离开海面,立即用细针从肛门刺入鱼镖放出气体、放入活水舱中,待返岸后放养于水池或网箱内,以供活鱼出口。由于产量有限,年产量高时有5吨,少时仅2吨左右,主要出口日本和港澳地区。1987年,象山县采用人工试养石斑鱼并获得成功,石斑鱼的产量有所提高。
石斑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洁白,类似鸡肉,素有“海鸡肉”之称。石斑鱼又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被港澳地区推为我国四大名鱼之一,是高档筵席必备之佳肴。
2008/3/6 16:3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