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事记
浏览量:2565 回帖数:13
1楼
1079年(元丰二年)
朝延规定,商人去高丽贸易资金达5000缗者,须向明州市舶司登记、具保,领行照,无
引照者按走私论处。次年,又规定,惟限明州市舶司可签发去高丽、日本贸易引照。1085年,再次规定,非明州、杭州、广州三市舶司,不得签发去南海诸国的贸易引照。
1083年(元丰六年)
高丽国王死,朝廷令明州城建塔,供礼1月。
1087年(元佑二年)
高丽僧义天至明州传法授道。
1088年(元佑三年)
明州送回高丽遇海难人员杨福等23人。次年,又送回高丽漂人李勤甫等24人。
1090年(元佑五年)
朝廷令明州、温州岁造内河船以600艘为额。
八月 高丽使节李资义等269人抵明州港,此为有记载的外国人来明州人数最多一次。
1093年(元佑八年)
明州大旱,知州刘淑以工代赈,疏浚月湖,并堆筑“月湖十洲”胜景,舒亶撰《西湖记》。
1096年(绍圣三年)
朝廷令明州岁贡车鳌玉柱(干贝)五十觔(斤),苏轼称作江瑶柱。
1103年(崇宁二年)
明州教练使张宗闵、许从与纲首杨妇等38人赴高丽。
明州商人杜道济、祝延祚赴高丽,后在高丽定居。
1108年(大观二年)
温州造船场并归明州,明州买术场归并温州。1111年(政和元年),恢复如前。
1114年(政和四年)
三月 因金兵南犯,朝廷规定日本、高丽商船以明州为主要停泊港。
1117年(政和七年)
明州置高丽司,建高丽使馆(今镇明路宝奎巷口),设波斯馆(今车轿街南端)。
州人楼异奏准废鄞县广德湖为田,以湖田田赋充作迎送高丽使者之费,及造画肪百艘、神舟(海船)二只之需。自此七乡之田失去灌溉之利。以后以田赋充作军饷。
1079年(元丰二年)
朝延规定,商人去高丽贸易资金达5000缗者,须向明州市舶司登记、具保,领行照,无
引照者按走私论处。次年,又规定,惟限明州市舶司可签发去高丽、日本贸易引照。1085年,再次规定,非明州、杭州、广州三市舶司,不得签发去南海诸国的贸易引照。
1083年(元丰六年)
高丽国王死,朝廷令明州城建塔,供礼1月。
1087年(元佑二年)
高丽僧义天至明州传法授道。
1088年(元佑三年)
明州送回高丽遇海难人员杨福等23人。次年,又送回高丽漂人李勤甫等24人。
1090年(元佑五年)
朝廷令明州、温州岁造内河船以600艘为额。
八月 高丽使节李资义等269人抵明州港,此为有记载的外国人来明州人数最多一次。
1093年(元佑八年)
明州大旱,知州刘淑以工代赈,疏浚月湖,并堆筑“月湖十洲”胜景,舒亶撰《西湖记》。
1096年(绍圣三年)
朝廷令明州岁贡车鳌玉柱(干贝)五十觔(斤),苏轼称作江瑶柱。
1103年(崇宁二年)
明州教练使张宗闵、许从与纲首杨妇等38人赴高丽。
明州商人杜道济、祝延祚赴高丽,后在高丽定居。
1108年(大观二年)
温州造船场并归明州,明州买术场归并温州。1111年(政和元年),恢复如前。
1114年(政和四年)
三月 因金兵南犯,朝廷规定日本、高丽商船以明州为主要停泊港。
1117年(政和七年)
明州置高丽司,建高丽使馆(今镇明路宝奎巷口),设波斯馆(今车轿街南端)。
州人楼异奏准废鄞县广德湖为田,以湖田田赋充作迎送高丽使者之费,及造画肪百艘、神舟(海船)二只之需。自此七乡之田失去灌溉之利。以后以田赋充作军饷。
2010/9/10 19:27:38
2楼
1120年(宣和二年)
方腊起义军一部攻余姚,与越州刘述古军战于南门桥(今最良桥),不胜退去。
1123年(宣和五年)
朝廷遣徐兢乘明州所造“鼎新利涉怀远康济”、“循流安逸通济”神舟出使高丽,锦帆鷁首,浮动波上,抵达时,“倾国耸观”,“欢呼嘉叹”徐兢撰《宣和奉使高丽图经》40卷。记云:若晦冥则用指南浮针以揆南北。
1126年(靖康元年)
高丽遣使至明州,贺宋钦宗赵恒即位。廷议高丽前曾臣服契丹,恐其效劳金国,遣吏部员外郎卫肤敏以太常少卿衔至明州接待,拒其入朝。来使居留多时,日费万钱。次年厚备金帛,遣促其回国。
1127年(建炎元年)
高宗赵构即位,令沿海市舶勿以无用之物化费国用,自今凡有博买香环、玛瑙、猫儿眼等物者,皆置于法。
1129年-1130(年建炎三年)
建炎十一月二十六日完颜宗弼(金兀术)率金兵南犯,高宗赵构自临安府(杭州)出逃,是日至余姚。
十二月初五日 赵构逃至明州,驻州衙,提领海舶张公裕报称,已结集海船千艘备用。
初八日 廷议航海避金兵,每船限载60人,每个卫士只准带家眷一人,卫士张宝、谭焕等愤而责问大臣。次日,张、谭等17人被斩于明州街市。十五日,赵构乘马出东渡门,登楼船。十七日,泊定海(今镇海),发随从诸军“雪寒钱”。十九日,至昌国县(今舟山市)待机行止。
二十二日 浙东制置使张俊率兵退至明州,纵兵掳掠。
二十九日 金将阿里蒲卢浑以轻骑4000奄至明州城西的高桥,张俊等统兵力战,乡民助战并以草席覆于路,金兵马队足滑而扑,宋将出击,大破金兵,敌骑受挫暂退,是为高桥之捷。
1130年(建炎四年)
正月初二日 金兵攻州城,张俊与知州刘洪道率兵抗击,金兵退至余姚,乞援临安统帅完颜宗弼。
初七日 金兵得援,再扑明州。
初八日 张俊托词保驾,撤逃台州。明州城居民逃离十有七八。
十三日 刘洪道微服宵遁天童山,所过尽撤沿途桥梁,民不得渡,死者甚多。次日,赵
构授张俊为浙东招抚使、刘洪道为浙东安抚使。
十六日 金兵陷明州城。乘胜破定海,占昌国,以舟师追赵构,为提领海舶张公裕击却。金兵攻奉化,县人董之劭、李佾、任戬率乡勇民丁抗击,县城得保。
二月初三日 金兵大掠后退出明州城,占据明州17天,烧杀掳掠,“焚其城,惟东南角数佛寺与僻巷居民偶有存者”。此为明州古代历史上最大的浩劫。
十一日 慈溪县令林叔豹领乡勇入明州城,擒杀金人所委知州蒋安义,杀金兵病卒10余人。
十三日 刘洪道自台州还明州,入城后掘挖民家窖藏,得4万缗,以备进献邀功,妄图补其失城罪,民怨益沸。
三月十九日 赵构自温州北还,二十九日抵定海。四月初三日,至明州,城毁未入。拨米七千斛赈济灾民。初五日,至余姚,海舶不能进,易舟至越州,次年正月返临安。随后,罢刘洪道职,以向子忞知明州。
八月二十四日 命陈恩恭屯兵明州,防守海道。
金人毁州学县学,郡人林暐首捐资兴学。
1132年(绍兴二年)
高丽遣使崔维清、沈起至明州,向宋廷朝贡金银、人参。
七月 继司马光《资治通鉴》北宋初版后,复雕版于余姚,用姚黄纸印行,次年底印毕。
朝廷规定专卖明州卤地盐定额高达39万石。
1133年(绍兴三年)
四月 明州守将、水军都统制徐文,率舟60艘、官兵700余人自定海北航盐城,叛奔金人扶植的“齐国皇帝”刘豫。
重设沿海制置司于定海(镇海),统水军4000人。
1120年(宣和二年)
方腊起义军一部攻余姚,与越州刘述古军战于南门桥(今最良桥),不胜退去。
1123年(宣和五年)
朝廷遣徐兢乘明州所造“鼎新利涉怀远康济”、“循流安逸通济”神舟出使高丽,锦帆鷁首,浮动波上,抵达时,“倾国耸观”,“欢呼嘉叹”徐兢撰《宣和奉使高丽图经》40卷。记云:若晦冥则用指南浮针以揆南北。
1126年(靖康元年)
高丽遣使至明州,贺宋钦宗赵恒即位。廷议高丽前曾臣服契丹,恐其效劳金国,遣吏部员外郎卫肤敏以太常少卿衔至明州接待,拒其入朝。来使居留多时,日费万钱。次年厚备金帛,遣促其回国。
1127年(建炎元年)
高宗赵构即位,令沿海市舶勿以无用之物化费国用,自今凡有博买香环、玛瑙、猫儿眼等物者,皆置于法。
1129年-1130(年建炎三年)
建炎十一月二十六日完颜宗弼(金兀术)率金兵南犯,高宗赵构自临安府(杭州)出逃,是日至余姚。
十二月初五日 赵构逃至明州,驻州衙,提领海舶张公裕报称,已结集海船千艘备用。
初八日 廷议航海避金兵,每船限载60人,每个卫士只准带家眷一人,卫士张宝、谭焕等愤而责问大臣。次日,张、谭等17人被斩于明州街市。十五日,赵构乘马出东渡门,登楼船。十七日,泊定海(今镇海),发随从诸军“雪寒钱”。十九日,至昌国县(今舟山市)待机行止。
二十二日 浙东制置使张俊率兵退至明州,纵兵掳掠。
二十九日 金将阿里蒲卢浑以轻骑4000奄至明州城西的高桥,张俊等统兵力战,乡民助战并以草席覆于路,金兵马队足滑而扑,宋将出击,大破金兵,敌骑受挫暂退,是为高桥之捷。
1130年(建炎四年)
正月初二日 金兵攻州城,张俊与知州刘洪道率兵抗击,金兵退至余姚,乞援临安统帅完颜宗弼。
初七日 金兵得援,再扑明州。
初八日 张俊托词保驾,撤逃台州。明州城居民逃离十有七八。
十三日 刘洪道微服宵遁天童山,所过尽撤沿途桥梁,民不得渡,死者甚多。次日,赵
构授张俊为浙东招抚使、刘洪道为浙东安抚使。
十六日 金兵陷明州城。乘胜破定海,占昌国,以舟师追赵构,为提领海舶张公裕击却。金兵攻奉化,县人董之劭、李佾、任戬率乡勇民丁抗击,县城得保。
二月初三日 金兵大掠后退出明州城,占据明州17天,烧杀掳掠,“焚其城,惟东南角数佛寺与僻巷居民偶有存者”。此为明州古代历史上最大的浩劫。
十一日 慈溪县令林叔豹领乡勇入明州城,擒杀金人所委知州蒋安义,杀金兵病卒10余人。
十三日 刘洪道自台州还明州,入城后掘挖民家窖藏,得4万缗,以备进献邀功,妄图补其失城罪,民怨益沸。
三月十九日 赵构自温州北还,二十九日抵定海。四月初三日,至明州,城毁未入。拨米七千斛赈济灾民。初五日,至余姚,海舶不能进,易舟至越州,次年正月返临安。随后,罢刘洪道职,以向子忞知明州。
八月二十四日 命陈恩恭屯兵明州,防守海道。
金人毁州学县学,郡人林暐首捐资兴学。
1132年(绍兴二年)
高丽遣使崔维清、沈起至明州,向宋廷朝贡金银、人参。
七月 继司马光《资治通鉴》北宋初版后,复雕版于余姚,用姚黄纸印行,次年底印毕。
朝廷规定专卖明州卤地盐定额高达39万石。
1133年(绍兴三年)
四月 明州守将、水军都统制徐文,率舟60艘、官兵700余人自定海北航盐城,叛奔金人扶植的“齐国皇帝”刘豫。
重设沿海制置司于定海(镇海),统水军4000人。
2010/9/10 21: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