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和上海的前世来生

楼主

wsxswww [离线]

6VIP

发帖数:19 积分4479
1楼

(2)来生 
言归正传,20世纪中叶的战乱打断了宁波财阀在上海的气定神闲. 
一拨连着一拨的外来人挤进这个东方明珠想要分一杯羹,已经使他们的财势日渐式威.直到1949年蒋介石败走台湾,他们心内最大的幻象也便随之破灭.他们只好带着庞大的子嗣,还有一些新来的讨生计的宁波人,去寻找更适合他们的另一个舞台.到最后很大一部分都定居在了香港,出了象包玉刚,董浩云,邵逸夫,曹光彪这样的商业俊才,以及象安子介,马临这样出类拔萃的文人,宁波帮的神话才在南中国得以延续. 
这样的延续,整好作为文章的一个断点.尽管不怎么确切,这样分也未必严谨.不过总是宣示了宁波帮人一场新的开始,和旧的终结. 
就好象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社会在结束漫长的封建历程,和短暂的新民主主义之后,安然地步入社会主义的大阵营. 
只可惜的是,宁波的衰弱却正是在这样的新气象之下,达到"鼎盛".因为是前朝蒋先生的故乡,而且地处海防重心,宁波在建国之后的二三十年里都倍受冷落,无暇有上头的人过来理睬. 从宁波城的老照片上看,八十年代初期的宁波东门口除了一幢7层现代的交邮大厦,其余的建筑尽是低矮夹板,乏善可陈. 所以那几十年间,还是有一大批的宁波人飘荡进上海,去投奔各自在那里的亲戚.尽管那些亲戚的生活也不见得能好得到哪里去,也是尽管有些亲戚一弯二转,并不见得嫡熟. 而上海也有一批连着一批的青年"上山下乡"来到了宁波,很多都没有再回去,成为这小城市里新的普通的老百姓.实际他们跟土生的宁波人也并没有什么两样,长着一样的肤色身形,操着一样的阿拉腔调.就跟美利坚的盎格鲁-萨克逊人回到不列颠一样,水乳交融,看不出有什么区分.经济的贫乏倒反而使两座城市的人走得更近了些.

      
2009/10/1 4:29:43

lsp1982 [离线]

6VIP

发帖数:691 积分4938
2楼

说到这里,顺便先提一下舟山,这个原本被称为定海的宁波小县,同后来从上海划出来的嵊泗县,在建国后13年,拼凑成了中国唯一一个海岛城市.也就是那样的一次拼凑,却让宁波和上海在几十年后,都尝受了无处可谙的苦头.而且为两座城市以后在中国港口排位上的争顶设下一个无心的埋伏. 
上世纪的九十年代,是上海和宁波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拐点. 上海的经济开发,尽管在建国之后的几十年,依然饱有华夏第一中心的称号,但多少已属一些虚张,跟城市的以往相比,沉浮着一种让人心痛的衰败.因为那个年代,上海实际对周边经济的带动,辐射和示范,并非可以与她荣耀的中国第一相当. 直到1992年邓小平先生倡导浦东大开发,上海的经济才又重新焕发她应有的光芒.只是上海的这一次闪亮,跟一个世纪前的那一次已经不大一样,至少这一次的飞跃跟宁波人已经牵扯不上过多的关系. 
这样的多寡,也使上海的龙头辐射,率先带起了苏南三地的辉煌,而心理上至少是跟苏南人一样接近上海的宁波人和宁波城,却在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变革当中了然无尝. 宁波人依旧安稳而且安心地在自己的家园里敲敲打打.外面世界对他们的侵袭似乎总入得很慢. 那几年时候,掌舵宁波政经进程的是一个上海同济大学的高材生,许运鸿. 我一直觉得许在宁波当政的那几年,正是蕴育了宁波经济后来的希望.许运鸿以后虽然在腐败案中被摘除宁波党政的领导权,但是他在宁波的几年,兢兢业业,奋力开拓,宁波能够在20世纪末于中国大地上崛起,许运鸿这个身陷囹圄的前领导者实在是"居功至伟"的.这样的形容也许过了些,但是他给宁波经济,社会,文教体卫,城乡建设所作的前瞻规划,到现在也仍然深刻影响并且推导着宁波的每一天. 有别于当时苏南领导人提倡的"顺风车经济",许一直讲求自主,讲求依靠自己的力量办自己的事业.那个时候,无论苏南,或是浙北都已经有不少城市提出"接轨大上海"的口号.只是宁波一直在坐视.宁波当时城市规划的基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并没有自降身份说成是上海远东国际枢纽港的南翼组成部分. 对于宁波和上海,许运鸿应当有他自己的考量.尤其在港口建设方面,大抵当时的宁波市政府仍想和上海争一雌雄. 
宁波人实在应该感谢上天赐予的这么一个得天独厚的北仑港,2003年的时候,宁波的媒体热炒一个叫"临港大工业"的新概念,实际这是让宁波的新领导层给捧出来的,但是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这样的事实早在许运鸿的年代,当时的宁波市委市府就已经有所规划,并且悄然行动起来了. 
镇海炼化,北仑火电,宝新特钢等一大批特大项目,正是蹦着宁波北仑的深水良港而来的.包括现在上马的烟台万华,海天塑机,以及前一阵流言不断的建龙钢铁和台塑关系企业.选择这样的企业进驻宁波,对宁波而言,好就好其在对港口的依赖巨大,投资广,见效高,而且不容易搬走,能够扎下根来.《南风窗》曾经有一篇专题,说长三角的经济天平正在南倾,以杭甬为核心的杭州湾南岸的崛起,正是浙江资产自主这种模式最好的彰证. 
杭州湾宁波通道的建设,是一把双刃剑. 大多数情况下,外围城市急于对接核心城市,是表示对于核心的认同,表明核心的吸附性很强. 
但是如果单列港口来看,宁波的北仑港却绝不亚于上海的任何一个码头.如果我们预见因为宁波通道的建设,使上海对浙南闽北的吸附作用将越来越强的话,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有这样的假想,宁波对苏南苏北,甚至安徽大部的港口吸附也将因为此通道而大大跃升? 
如果是,这座长桥就真好象一把刀子插在了上海决策者的心里. 
众所周知,远洋货运一直是上海港的软肋,以前很多上海出不了的长程货,往往都是先接驳到宁波北仑再通关出港的.所以上海如果誓言要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话,她就必定要补齐这个弱项. 
那个成本很高,而且风险很大的洋山国际深水港早已经开工在建了.且不去讨论上海放着个运力过剩的南翼核心港不用,而自起炉灶,自建新港,是不是有重复建设的嫌疑.沪甬两城市对于舟山的争夺在2003年倒已经是公开的白热化了. 上海在舟山的土地上开建洋山港和东海大桥这么大的基建项目,目的恐怕不仅仅只是为了可以出点远洋货物如此简单.而宁波对于舟山的渗透,到最近也已经有一些咄咄.陆岛工程,港务整合,还有新的这样那样的合作项目积了一大堆. 在舟山的网络BBS上,人们也曾煞有介事地讨论到底舟山该归附上海或是宁波?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初看了一下,竟还是宁波略占了些上风. 宁波和上海,这两座东海岸相距不远同样滨海而生,因港而兴的城市,曾经是那样的紧密无间,而如今却横任一场没有硝烟的地域争夺战在安宁的外表面之下出演. 宁波的当政者自然十分清楚舟山的回归与否,将一锤敲定宁波是不是可以在今后中国的港口排位上再向上一位. 
而上海,她是怎么都不会将这个中国的第一轻易拱手相让的.对一个面朝万千海洋的城市来说,她明白港口的吞吐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尤其这样的事实是放在中国.

      
2009/10/1 11:40:13
返回本版
1
2
3
4
5
6
7
14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速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