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和上海的前世来生
浏览量:2395 回帖数:27
1楼
(1)前世
自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或者仍要早些的时候,宁波人开始陆陆续续地登滩上海.
那时的上海,不过是中国陆屿上一座中等规模的小县城而已.远不及当日宁波江厦街的繁闹.成群结对的宁波人,涌上这个新的码头,与其说是为了找寻希望,倒不如说仅仅是为了讨一个生计.
那些北上的宁波人,绝不是什么富庶有名望的乡绅仕族.大凡生活还过得去的宁波人,都和城市一样,有一些局促,有一种蕴育到骨髓里的细小.他们是怎么都不舍得抛下繁华舒适的生活,只身去举目无所依靠的上海闯荡的.
早期涌到上海的这一批宁波人,混杂在当时三教九流的上海滩头,委实不怎么打眼.他们窝在社会的底层,做一些受人白眼的小工.他们只是一群塞人牙缝,被当时的上海人戏谑为"瘪三"的乡下人.
可正是这么一群生活不尽如意却一样自强不息的宁波人,打着"四明公所"的旗号,几十年间在上海滩持续壮大,蹿升成为当地顶有影响力的族群,并且在政治,经济,社会交往各界,控制甚至支配了整个"十里洋场".
那是在20世纪初时的光景.巧的是,也便是在那个时候,上海迅速地崛起成为远东的明星城市,成为全世界冒险家心目中的理想之地.上海的这一段历史,宁波人多少做了一把可敬而又有几分可怕的推手.所以现在的小宁波怀念说是当时的老宁波造就了当时上海的繁华,这样的定论实际上也是有史为凭,并不足为过的.
在昔日上海的"宁波帮"当中,不论是夹杂在其间象虞洽卿,朱葆三这样的社会名流,或是惯于捞偏门的张啸林,黄金荣,都在当时纸醉流金的上海滩留下浓妆艳抹的一笔.
(1)前世
自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或者仍要早些的时候,宁波人开始陆陆续续地登滩上海.
那时的上海,不过是中国陆屿上一座中等规模的小县城而已.远不及当日宁波江厦街的繁闹.成群结对的宁波人,涌上这个新的码头,与其说是为了找寻希望,倒不如说仅仅是为了讨一个生计.
那些北上的宁波人,绝不是什么富庶有名望的乡绅仕族.大凡生活还过得去的宁波人,都和城市一样,有一些局促,有一种蕴育到骨髓里的细小.他们是怎么都不舍得抛下繁华舒适的生活,只身去举目无所依靠的上海闯荡的.
早期涌到上海的这一批宁波人,混杂在当时三教九流的上海滩头,委实不怎么打眼.他们窝在社会的底层,做一些受人白眼的小工.他们只是一群塞人牙缝,被当时的上海人戏谑为"瘪三"的乡下人.
可正是这么一群生活不尽如意却一样自强不息的宁波人,打着"四明公所"的旗号,几十年间在上海滩持续壮大,蹿升成为当地顶有影响力的族群,并且在政治,经济,社会交往各界,控制甚至支配了整个"十里洋场".
那是在20世纪初时的光景.巧的是,也便是在那个时候,上海迅速地崛起成为远东的明星城市,成为全世界冒险家心目中的理想之地.上海的这一段历史,宁波人多少做了一把可敬而又有几分可怕的推手.所以现在的小宁波怀念说是当时的老宁波造就了当时上海的繁华,这样的定论实际上也是有史为凭,并不足为过的.
在昔日上海的"宁波帮"当中,不论是夹杂在其间象虞洽卿,朱葆三这样的社会名流,或是惯于捞偏门的张啸林,黄金荣,都在当时纸醉流金的上海滩留下浓妆艳抹的一笔.
2009/9/30 20:13:53
2楼
又几年之后,这一群在上海站住了脚跟的宁波商人,又迅雷不及掩耳地向北平,汉口等地扩展,使这个在史上从来都是名不见经传的族群,就好象他们当时身处的上海城一样,疾速成长为中国最有实力的第一商帮,比如中山先生在宁波讲演时候所形容的"凡吾国吾埠,莫不有甬人足迹.其影响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耳."只是叫宁波人颇尴尬的是,这样一个首屈一指的宁波商帮,她的中心偏偏竟然不是在宁波,而是安在了隔乡不远的上海.聪明的宁波人,运用当时上海能量巨大的城市辐射,稳稳地占据着中国社会的高端.从商业衍伸到政治,文化,社会交往各个领域. 直到出生于宁波的蒋介石顺利当选民国总统,这种宁波商人所期盼的社会,经济,政治,商业的大揉杂终于达到了它的顶端. 在现代文明高度进化的物质社会,无论是处于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政治都只是经济的一种延续,是经济最本能的一种伸展.中国的历史在20世纪早中期选择了蒋介石,除了蒋公自身努力颇受中山先生赏识,提携之外,当时声名显赫的江浙财团着实更是有推波助澜的效用.而这中间,当时的宁波商帮,无疑是居于整个财团的核心. 当然对于蒋介石的横空出世,生于太湖边湖州城的张静江先生一样是"功可彪炳"的. 姑妄不去猜议当日的江浙财团寻定蒋介石作为自己的代理人,到底是出于如何的利益考量.宁波人对蒋的上台总是有所盼望的.当上海这座小城以一种不可思意的发展速度,在偌大的远东崛起.宁波城却日渐在她的光耀之下,衰微没落,了无气焰. 看杂史上说,蒋介石当时的身边人接二连三提议想让他扶一扶"日薄西山"的宁波城,但老蒋始终都没有什么肯定的表态.除了花资在奉化溪口老家修了长长的蒋母墓道,除了通电下野时安然地在妙高台,丰镐房闲赋,他委实对这个少时的生养地并未有过于的垂爱. 而上海,则依旧以一种令人羡艳的速度在高歌猛进.三四十年代,宁波老城在跟上海这座后生城市的争斗当中,甚至连一些招架的力气都不曾有. 实业界,走出去且有所成就的宁波人,也大都没有再回来.他们对于家乡的回报,只是极慷慨的金钱馈赠. 前两年的时候,宁波人曾经有过这样的讨论,为什么从这里出去的四明的子孙,他们宁愿牵线搭桥,很热心地为宁波引到外来投资,而自己却绝不在家乡的土地上有所染指.他们到底在顾虑什么?
在宁波的宁波人当然希望,也定然是十分欢迎他们"兔子吃窝边草"的,可是他们却自有他们的盘算.他们是最追求利益的一群人,这是宁波人的天性.只是他们有时候也矜持,宁波的商人行事低调,讲究有的放矢.他们不会因为贪恋"衣锦荣归"的虚名而去行使"一掷千金"的事实.他们宁愿简单朴素地回乡朝拜,而免得拥有实业之后,一个不恰当,被村族里的人指着祖宗的牌位扯笑某某的子孙如何不孝义,辱没了祖上的名声,这大概才是最让他们见得顾虑的事吧?
所以直到1984年,宁波开放,包玉刚先生捐资兴造宁波大学,以及2004年的时候,出生在宁波的杨福家教授空降了一所宁波诺丁汉大学之外,关于海外"宁波帮"在家乡的投入,让人着实找不出别的什么更有"花头"的事.
这便是而今眼下在宁波的宁波人心里,隐约着的一种失望与失落,也是很多人对于"宁波帮帮宁波"的一种不解和黯然.当然,这都已经是题外话了.
又几年之后,这一群在上海站住了脚跟的宁波商人,又迅雷不及掩耳地向北平,汉口等地扩展,使这个在史上从来都是名不见经传的族群,就好象他们当时身处的上海城一样,疾速成长为中国最有实力的第一商帮,比如中山先生在宁波讲演时候所形容的"凡吾国吾埠,莫不有甬人足迹.其影响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耳."只是叫宁波人颇尴尬的是,这样一个首屈一指的宁波商帮,她的中心偏偏竟然不是在宁波,而是安在了隔乡不远的上海.聪明的宁波人,运用当时上海能量巨大的城市辐射,稳稳地占据着中国社会的高端.从商业衍伸到政治,文化,社会交往各个领域. 直到出生于宁波的蒋介石顺利当选民国总统,这种宁波商人所期盼的社会,经济,政治,商业的大揉杂终于达到了它的顶端. 在现代文明高度进化的物质社会,无论是处于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政治都只是经济的一种延续,是经济最本能的一种伸展.中国的历史在20世纪早中期选择了蒋介石,除了蒋公自身努力颇受中山先生赏识,提携之外,当时声名显赫的江浙财团着实更是有推波助澜的效用.而这中间,当时的宁波商帮,无疑是居于整个财团的核心. 当然对于蒋介石的横空出世,生于太湖边湖州城的张静江先生一样是"功可彪炳"的. 姑妄不去猜议当日的江浙财团寻定蒋介石作为自己的代理人,到底是出于如何的利益考量.宁波人对蒋的上台总是有所盼望的.当上海这座小城以一种不可思意的发展速度,在偌大的远东崛起.宁波城却日渐在她的光耀之下,衰微没落,了无气焰. 看杂史上说,蒋介石当时的身边人接二连三提议想让他扶一扶"日薄西山"的宁波城,但老蒋始终都没有什么肯定的表态.除了花资在奉化溪口老家修了长长的蒋母墓道,除了通电下野时安然地在妙高台,丰镐房闲赋,他委实对这个少时的生养地并未有过于的垂爱. 而上海,则依旧以一种令人羡艳的速度在高歌猛进.三四十年代,宁波老城在跟上海这座后生城市的争斗当中,甚至连一些招架的力气都不曾有. 实业界,走出去且有所成就的宁波人,也大都没有再回来.他们对于家乡的回报,只是极慷慨的金钱馈赠. 前两年的时候,宁波人曾经有过这样的讨论,为什么从这里出去的四明的子孙,他们宁愿牵线搭桥,很热心地为宁波引到外来投资,而自己却绝不在家乡的土地上有所染指.他们到底在顾虑什么?
在宁波的宁波人当然希望,也定然是十分欢迎他们"兔子吃窝边草"的,可是他们却自有他们的盘算.他们是最追求利益的一群人,这是宁波人的天性.只是他们有时候也矜持,宁波的商人行事低调,讲究有的放矢.他们不会因为贪恋"衣锦荣归"的虚名而去行使"一掷千金"的事实.他们宁愿简单朴素地回乡朝拜,而免得拥有实业之后,一个不恰当,被村族里的人指着祖宗的牌位扯笑某某的子孙如何不孝义,辱没了祖上的名声,这大概才是最让他们见得顾虑的事吧?
所以直到1984年,宁波开放,包玉刚先生捐资兴造宁波大学,以及2004年的时候,出生在宁波的杨福家教授空降了一所宁波诺丁汉大学之外,关于海外"宁波帮"在家乡的投入,让人着实找不出别的什么更有"花头"的事.
这便是而今眼下在宁波的宁波人心里,隐约着的一种失望与失落,也是很多人对于"宁波帮帮宁波"的一种不解和黯然.当然,这都已经是题外话了.
2009/9/30 23:12:01